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坪山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区积极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用深化改革“铺路”、以新发展理念“引路”,谋划一批重点改革项目,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一次次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彩实践,让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连续三年“改革执行与创新成效”绩效指标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档,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改革年度县域改革案例”,民生诉求改革、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管理机制等改革经验获关注;首创“远程喊停”监管执法模式获全国推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以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区域创新发展之路。
以经济体制改革
塑造发展新动能
观察深圳制造,坪山是最佳的窗口之一。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坪山区笃行不怠,打破“天花板”,闯出新天地。跃升中国工业百强区第38位,入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各县(区),先后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圳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两区一中心”等国家级试点……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坪山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出一批破解经济运行供给侧结构性主要矛盾的改革举措,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不断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坪山区实施“6+3”产业集群建设计划、产业能级提升计划、工业投资提速计划,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坪山制造”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创新,是坪山区的立区之本。坪山区全力打造全域全链创新生态体系,今年与中南大学携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携手西北工业大学,推动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启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优化完善。
深圳市政府印发的《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确立坪山园区作为深圳高新区两大核心园区之一,坪山区探索通过“高新区建设专项小组—小组办公室—运营公司”三级体系,加快建立高位推动、高效运转、专业运营的“委区共建”机制,共建开发建设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智能车”方面,坪山区积极抢抓建设国家级“两区一中心”和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的机遇,全国率先制定区级智能网联全域开放管理办法,不仅成为全国首个有立法支撑的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区域,改革项目也成功入选中国“5G+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县域改革案例”。
“生物药”方面,坪山区充分发挥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平台优势,着力打造“研发+转化+生产”的生物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目前已形成以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为主体的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6月底,全区共集聚了生物医药企业1222家,其中规上企业108家,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占深圳市四分之一。不仅集聚了赛诺菲巴斯德、中核海得威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艾欣达伟、普瑞金等创新型企业,形成了“深圳BioPark”产业新地标,还有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等创新载体先后落户。
此外,坪山区立足储能产业基础良好优势,依托比亚迪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与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抢抓产业发展先机,在全市率先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推动集聚了一批IGBT、储能电池等研发生产企业。集成电路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荣耀等重大项目先后落地。积极引入宁普时代“重卡换电”业务全球总部,立足坪山打造重卡换电服务网络和示范应用试点。
以土地空间改革
筑牢发展根基
充足的土地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坪山区按照“显山露水、疏密有致、功能平衡、铸造精品”的规划理念,全面加速推进城区规划建设工作,把空间潜在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显性优势,推动“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有颜有质、行稳致远。
自承担国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以来,坪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国有已出让低效用地整备政策试点,探索推进利益统筹整备路径在辖区全覆盖,沙田、田头等重点片区进展顺利。在龙田街道3号地块项目中,将原本的“先谈判、后拆除”模式改为“边谈判、边拆除”模式,周期由以往18个月压缩至3个月,整备20公顷产业用地,创造了全市产业整备工作中谈判时间最短、拆除进度最快、整备效率最高三项历史纪录。
此外,坪山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进已征转未入库土地综合管理改革,对于已完善征转补偿手续的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尊重历史、依法依规予以清理拆除;对于未完善补偿手续,根据实际情况,以改革创新方式分类科学处理。
以人民为中心
铺就民生幸福底色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坪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民生七优”幸福标杆,以后发先至、换道超车的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先后获民政部评审成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建设示范地区”“全国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并获评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民生领域改革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建区之初,坪山区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域率先突破,在全市率先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聘请周国平、刘晓都、王俊等文化名家办文化,构建以坪山文化智库为主体,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为支撑的人才平台矩阵。
去年以来,坪山区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大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街道足球超级联赛,探索都市业余足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足迹覆盖全省30多个地市村镇,首届赛事仅坪山抖音平台“#深圳街超在坪山”话题总阅读量突破4亿人次。
前不久,作为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的核心部分,由张国立领衔龙马社打造的长守戏剧公社正式亮相。开辟文旅新赛道,坪山区引进龙马社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供给,借古村活化与人融合共生,培育壮大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集群。
以“小托育”托举“大民生”,坪山区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既有场地,为18-36个月幼儿提供照护服务及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大大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同时,居民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坪山河创新开展排污口智慧化检测,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历史上首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詹天佑奖、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三大国家级奖项。2023年“坪山河流域治理”“全域自然博物”经验做法入选“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坪山区还创新探索“远程喊停+视频执法”工地噪音监管机制,建立现代化噪声管控新模式,实现重点工地超时施工“喊停+控停”率超90%,被生态环境部正式采用并全国推广,2022年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正面典型案例,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优秀案例。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
释放发展内生动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坪山区深化党建领域改革,将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让一个个“红色堡垒”活跃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最前沿,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当前,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全覆盖成立区级产业链党委,重点推动全市首个市级产业链党委——深圳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委和湾区首个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落地坪山。
基层治理方面,坪山区按照“小切口、深层次、渐进式”改革思路系统布局,久久为功推动民生诉求改革迭代升级,在全国率先打造“一网统管”民生诉求系统,在全国首创重构再造线上线下匹配协调的治理体系,不断拓宽民生诉求系统在基层治理各领域应用,相关改革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向全国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同时,坪山区数字孪生实体底板助力民生诉求精细化治理改革项目荣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赛道“数字城市金牌项目”奖。
针对基层治理力量难整合、资源难集中、管理难协同、服务难集成等突出问题,坪山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其他各类自治主体”协同共治改革,今年上半年,全区社区民生诉求事件总量占比下降32%,小区矛盾诉求总量同比下降47%,不断绘就党建引领更加坚强有力、基层服务更加精准有效、群众自治更加活跃有序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另一方面,坪山区以网格化治理为手段、以块数据治理为基础,推动建设块数据市域社会治理平台,解决政府各部门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跨部门联动和业务协同难题,全面提升坪山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创新案例”,被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评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获评2022年数字政府评估大会数字政府“三十佳”优秀创新案例。
此外,坪山区还创新实施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体系,在全市率先构建房地产“三全”监管体系和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通过突出问题导向和源头治理,持续优化全周期管理举措,探索形成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2.0版本。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面向未来,坪山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作楫、创新实干为帆,大胆探索各领域改革,不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创新坪山、未来之城”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内容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