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2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与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遗产活化利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学术工作坊正式在南科大拉开帷幕。近年来,坪山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践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文化遗产工作理念,着力构建文化遗产赋能坪山城区经济社会全域发展的新格局。本次举办工作坊,是继与深圳大学“数字舞麒麟”后,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非遗+高校”路径的重要一步。
学术工作坊聚焦新时代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尤其关注滨海客家地区文化遗产溯源、内涵及传承活化利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为期两天的活动中,首日于南科大进行主旨演讲与分论坛,第二天在坪山进行全天综合学术考察活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基地主任张凌、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葵、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蓝蓝以及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科高等研究院教授孟凡行、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宏海在大会发表主旨发言。
张凌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南方科技大学作为致力于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创新型大学,长期积极探索校内文化遗产活化路径,并依托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基地开展遗产活化利用与实践研究。本次学术工作坊是基地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二个正式学术活动,也是与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首次合作,在筹备办会过程中双方共商共讨,碰撞出了诸多新颖方案,为工作坊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基地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非常期待未来双方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的文化遗产事业建设。
本次学术工作坊特别设置“深圳本土客家文化遗产”专题组的研讨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深圳大学体育学院、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学者张洁、陈婉怡、莫伯初、程伟明,专门针对坪山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共建共治共享:深圳市坪山区麒麟舞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城市变迁中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平衡探究——以深圳大万世居为例》专题演讲。其中《共建共治共享:深圳市坪山区麒麟舞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介绍坪山与高校合作的数字化传承治理模式,深圳大学体育学院驻地坪山开展数字化工作,对坪山区4支重要麒麟队,梳理访谈记录6万余字,夯实了坪山麒麟舞的学术研究资料基础。杨宏海教授对各位学者的研究报告一一作了点评,尤其是对于麒麟舞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这个麒麟舞数字化在国家级与国际级学术平台的传播推广经验,对于整个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尤其是对麒麟舞项目传播推广起到先行先试作用,非常可贵。
翌日,主办方组织专家们到坪山江岭长守戏剧谷、大万世居、龙田世居进行参观,了解坪山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路径,并举办“坪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研讨会”,与会专家听取坪山文化工作者有关今年坪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路与实践,对于坪山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文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双创”等工作予以肯定。
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现为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杨宏海寄语坪山“打造深圳东部的文化强区”,对于坪山文化遗产未来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坪山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工作,龙田世居、坪山文武帝宫等一批文物得到了修缮保存,麒麟舞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也呈现出了较好系统性、延展性。接下来希望能够持续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形成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督的坪山示范。”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副主任王晓葵教授表示,本次在坪山收获非常大,高校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将教科文理论与坪山非遗保护实践结合,能进一步推进非遗研究。南科大一直以来强调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而坪山这些文化遗产等非遗转换活动,就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在地化抓手。此外,南科大近期建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基地,主要目的就是探索一种深圳的幸福的,理想的生活方式,把这些都纳入到我们研究的事业和研究对象中间。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凡行在会上从最近人类学学界热议的“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谈起,“青年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媒体传播的抽象概念,身边的具体性不再成为我们理解生活的基础,而现在重建邻里关系,就是重新建构人的自我力量。坪山是客家人集聚区,期望能够深入挖掘地方记忆,扎实推进遗产活化,讲述好坪山故事,让滨海客家精神世世相传。”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副教授,《遗产》辑刊编辑部主任张静红教授表示“因为年轻人是未来的方向,很多公司尝试用流行元素来争取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支持。但是老年人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如何让文化遗产在老年人安享晚年上发挥作用,也非常重要,通过老年人关怀,挖掘客家文化的老年特性,希望坪山形成文化遗产工作的新思路,使得文化遗产有生命力,不是专家或机构炮制产生的,而应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赵蕊娟认为“文化遗产工作要充分考虑城市本身的特殊性,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大量外来年轻人是本土文化创作者的一部分,通过新的表现方式,如脱口秀等,把文化遗产与年轻人的普遍共鸣相结合,也可以是未来的一种工作方向。希望坪山能够在深圳的“新”与“旧”之间,找到贴合客家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路径,让其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坪山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坪山区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遗在社区”全国典型案例、坪山原创舞蹈《舞麒麟》代表深圳参加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展演、坪山区传统舞蹈麒麟舞登上新闻联播,坪山文化宛如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出绚烂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由龙马社和张国立联手打造的长守戏剧公社,形成在地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禀赋相融,“戏剧艺术+文化服务”叠加的多元文化场域,更是展现了坪山文化的无限可能。
未来,坪山区将进一步引导高校资源加入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建设,推动坪山区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城区文化转化为推动“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建设的内生力量和强大动力。
来源: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